和泰集團會員您好,歡迎登入!
名家植感美學
與專業經驗指引
在家打造植物園
其實並不難
每個人心中都藏著一座夢想植物園,但如何養護與搭配有時卻令人望而卻步。本期邀請 3 位植物園藝生活美學與空間設計專家,從不同面向分享獨到美感品味與專業技巧,原來,在家打造一座會呼吸的植物園,比想像中更簡單美好。
我家採光夠嗎?要挑選什麼植物?如何養護?要怎麼擺設才有美感?透過 3 位靈活將植物融入居家空間中的生活美學家與室內設計師的專業分享,打破多數人怕養死綠植或懶得照顧植物等迷思,輕鬆實踐每個人都想在家擁有一座植物園的夢想,讓你享受蒔花弄草、置身綠意盎然中紓壓療癒身心的美好體驗。
對於被譽為植物花藝生活美學大師的 CNFlower 創辦人凌宗湧而言,花草植物就像他生命中遇到形形色色不同的人一樣,他會學習了解他們不同的屬性和優點,找出與他們的相處之道。花草植物也像老師一樣,「以有限生命,讓我對時間的流動更有感,提醒我們要真切地感受每一個當下,從開始到結束的每一階段,不只盛開的時刻珍貴,而是各有不同的美麗。」
CNFlower 西恩創始人暨總監,以杭州富春山居花藝作品聞名,並獲多項國際空間設計獎項。就地取材、順勢而為的花藝風格,結合花器、空間、造型植物,讓 CNFlower 成為設計、建築與精品界的首選。獨特的美學思維,被譽為植物花藝生活美學大師。
擁有獨特美學思維的他,「就地取材、順勢而為」是一直以來堅持的做法。有別於歐洲或日本的風格,台灣原生植物也擁有自己獨特的樣貌。凌宗湧希望大家有機會好好正視屬於自己生活的這塊土地上自然的樣貌,美學不需要模仿,展現在地特色,真心喜歡它,並且有自信地表達出來。
對於初次想要在家打造植物園的人,他建議從生活出發思考:這片綠意對我意味著什麼?我從中獲得什麼體驗?例如花園不只可以觀賞,也可以種植可食的花草植物。透過打造植物園,學習「重新認識世界與自己」的過程,找出個人對於美的想像和定義。
如同他為都會生態宅「和田生活」,打造一座綠意盎然又迷人的屋頂農園。以景觀植物與可食植物共存,帶入植物「可持續性」及「共生共榮」的自然混栽方式,將強烈氣味的香草、辛香料植物、蔬果交錯栽種,利用氣味驅趕小蟲不來啃食葉菜,因而容易維護照料。例如在甘甜玉米旁,種植芳香萬壽菊和孔雀草做護衛。頂樓種植降溫效果極佳的 3 色地瓜葉,再加入魚腥草與金錢薄荷有助於減少蟲害,提供源源不絕的可食蔬菜。在水泥城市中,享有一方重拾原始土地氣息的天地,從農田到餐桌,完美 0 里程。
走進凌宗湧位於陽明山火山口下的「西恩花園」,這是他一手打造的花園祕境,在竹子湖農地上,展開與自然共生的花園生活實驗。起初他以自己理想花園樣貌,著手進行改造,歷經多次失敗嘗試,如沒種活的毛地黃、栽種後沒開過花的日本牡丹和被雨水淋壞的西班牙馬鞭草等,讓他體悟到「順應自然」才是真理。重新定義奢華生活是讓自我與自然共融,從中享受怡然自得的時光。
在台北市區櫛比鱗次的高樓大廈,一面生機盎然的綠植牆悄然佇立於緊鄰隔壁大樓的側陽台,不僅為車水馬龍都會宅邸增添一抹療癒風景,最重要功能是形成一片綠圍牆,隔斷鄰棟視線,守護屋主隱私,也融入生活,成為日常中的風景。創研空間總監何俊宏透過觀察房子座落基地及周遭環境,依循屋主需求量身設計,從動線、格局配置以至材質、配色等都緊緊相扣,因而為每個家打造的植物園都因地制宜,展現多元的功能性與美感。
創研空間創辦人 & 總監,畢業於紐約普瑞特藝術學院室內設計碩士。從潛藏於基地與人物的時空背景理出脈絡,去詮釋設計的獨特與專屬。強調符合本質文化的內在精神,蘊含著對於當下生活浪潮的反思。作品獲國內與國際諸多設計大獎。
針對緊鄰大樓可能帶來的視線與安全疑慮,設計師在陽台設置鋼鐵架構,垂直種植綠意植栽,打造出一道自然又安心的植生牆,成為住宅外圍的綠色屏障。透過設計開口與配置軌道植物燈,有效克服陽台背光與日照不足的問題,讓綠意得以穩定生長。與這面植生牆相對的客廳主牆,則選用義大利極簡設計大師 PieroLissoni 為 Salvatori 所設計的 Raw 系列石材,其垂直切割的紋理,與植物牆在質感與語彙上形成對話。位於台北近郊的 3 層樓透天別墅,作為退休宅使用,設計亮點為入口處挑高兩層、約 6 米高的室內植生牆,宛如垂直森林般成為空間焦點。整體視覺動線與自然建材的運用,皆圍繞這面植生牆展開,打造出靜謐且親近自然的退休生活場景。而矗立於市中心華廈頂樓的空中花園宅,則坐擁 101 大樓與仁愛圓環的壯闊景致。透過動線優化與大片落地玻璃設計,將室內交誼廳、音響室與半戶外休閒空間自然銜接,使整體空間與花園無縫連結,營造室內外和諧共融的生活情境,實現綠意與都會生活的理想平衡。
何俊宏認為居家空間中都會有陽台、露台或頂樓,不論面積大小,端看怎麼去活化。透過因地制宜、形隨機能而生的不同型式植物園,讓人在繁忙都市中找到喘息的空間,暫時抽離塵囂、感受慢生活的步調。他也會貼心安裝自動澆灌系統,讓日常照護輕鬆便利。從都市住宅到近郊別墅,他為每個家打造的每座植物園,不僅擁有獨特而專屬的自然韻味,更能巧妙串聯室內與戶外的綠意節奏,讓每一寸空間都綻放出植物與居住者和諧共生的魅力。
墨爾本大學環境系主修建築的魏文軍,返台後累積工作歷練到創立種蒔設計,致力創造「與自然共同呼吸的設計」。他承接的每個案子都會導入景觀,且從最根本的土壤培育親力親為。「每一塊土壤就是一個小生態」,一開始就使用厚土堆肥的健康土壤,蚯蚓和微生物會進駐幫忙耕耘,取代人工化肥;搭配自動澆灌系統,無需費心照料,讓植物在健康的生態環境中自然生長吐納。
種蒔設計總監,畢業於墨爾本大學環境系主修建築。重視將適地適種與生態多樣性的景觀規劃,融入於室內空間設計之中,堅信把植物帶進居家才有意義,實踐真正的永續可以從親手種下的這一刻開始。
他以「適地適種」的景觀規劃結合室內設計,根據地點和環境挑選適合栽種的植物。並運用「複層呼吸」手法,透過高、中、低植物錯落配置,創造視覺層次美感,也讓植物之間互助共生。譬如竹北大樓住宅的陽台景觀設計,外側種植中高型南天竹,遮蔽看出去棟距過近的凌亂風景,也提升住戶隱私性。內層栽種台灣腎蕨,以柔軟垂墜的特性修飾盆栽邊緣;底層覆蓋地被植物蔓榕,既能保濕,亦能防止雨水濺泥弄髒地面。耐陰的腎蕨與蔓榕,也能在高層植栽的遮陰下茁壯。
在新竹透天別墅,他讓建築重新呼吸。選擇適應半日照和強風環境的「黃素馨」向外懸垂,隨日照和風向變化姿態,讓建築宛如一個與自然共舞的有機體。營造出 3 層陽台外側的自然簾幕,為室內提升寧靜和舒適。更重要的是為樹蛙和蜜蜂,創造一條通往屋頂景觀菜園的綠色通道,讓陽台成為生態跳島一環,串聯都市的生態多樣性。陽台內以蘭嶼山馬茶與長葉腎蕨的高低交錯搭配,從室內向外望,如同欣賞一幅生動的綠意畫作。
屋頂的「景觀菜園」更顛覆傳統一塊一塊菜園的呆板模式,他用景觀美學,將蔬菜、香草與觀賞植物混搭栽種,如同綠洲一般,也讓昆蟲、蝴蝶、鳥類等有棲息地得以換氣,豐富都市的生態多樣性。菜園的存在,重新定義人與自然的連結,激發人們更樂於去觀察、參與並分享親友里鄰。「當城市不斷向上發展,我們則讓屋頂向下扎根。」在這片空中綠洲,魏文軍相信種下的不只是一畝菜園,而是一種與自然共同呼吸的生活方式。